第(1/3)页 【但是在实际打仗的时候,王忠嗣却选择稍稍保存了实力,并没有让麾下的士兵去强攻送死。】 【在王忠嗣看来,这就是最优解。】 【就算事后唐玄宗责怪他,他最多也就是被一撸到底,回去给唐玄宗看大门。】 【而这个结果总比唐军的几万精锐全部都死在这种不必要的战争当中,要好很多。】 【王忠嗣的判断,从军事角度来说,其实没毛病。】 【可问题是,从政治角度来说,这问题就大了。】 ...... 李隆基点点头。 这其中当然很大的问题。 他需要的是忠心之人,而不是不听话之人! 王忠嗣不认同皇帝的决断,这让他的天威何在? 况且,王忠嗣此前已经答应了他,会强攻。 可表面上答应他会强攻,实际上并没有。 这不是当面一套,背后一套吗? 今日是因为战事,明日又会是因为什么呢?! ...... 【果不其然,很快李林甫就发现了王忠嗣的破绽。】 【随后,李林甫果断出手,但是他没有提到关于王忠嗣的任何军事问题。】 【而是让一个下属弹劾王忠嗣结党营私,勾结三皇子李亨,图谋不轨。】 【王忠嗣手握唐朝的半数精锐,本就令唐玄宗难以完全放下戒心。】 【那偏偏在此之前,王忠嗣又和唐玄宗又因战略产生了分歧。】 【而且在打仗的时候,王忠嗣确实是有保存实力的意思,违背了唐玄宗的命令。】 【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。】 【但是问题是,李林甫没有揪着王忠嗣战败的这一点,进行攻讦。】 【他攻讦的点,是王忠嗣联合皇子图谋不轨。】 【这恰好就是唐玄宗最担心的地方。】 【因为王忠嗣和李亨的关系,确实是很不错的。】 ...... 第(1/3)页